7月2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出127.58万元,占总成交额6.19%,游资资金净流出10.06万元,占总成交额0.49%网络配资开户,散户资金净流入137.64万元,占总成交额6.68%。 7月23日的资金流向数据方面,主力资金净流入1.63亿元,占总成交额9.85%,游资资金净流出1.24亿元,占总成交额7.47%,散户资金净流出3938.3万元,占总成交额2.38%。 你身边有喜欢“习惯性反问”的人吗?试想一下这几个场景: 随口跟父母抱怨工作很累,TA 们却说:“谁工作不辛苦?只有你累吗?” 在家里找不到某样东西,问另一半,TA却说:“我怎么知道?你自己不会找吗?” 点奶茶问朋友要冰的还是热的,TA 却说:“不然呢?这还用问吗?大冬天我喝冰的干嘛?” 看到这些对话,你有什么感受? 是不是觉得内心有一股无名火,觉得 TA 们莫名其妙。明明回答“别想太多”“没看见”“热的”就能解决,却一定要用反问句来噎你一下。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,反问的一方激起另一方的怒火,把简单的沟通变成吵架,严重破坏关系。 为什么“反问”会有这么大的杀伤力?怎么和喜欢“反问”的人相处?如何改掉“反问”的习惯呢? 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:习惯性反问。 反问,是一种“隐形攻击”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,“反问”是指无疑而问,是一种修辞手法。 也就是说,“反问”的关键不在于得到答案,而是强调语气,表达情绪。因此,我们之所以会在某些场景下对“反问”感到生气,是因为感受到了其中的负面情绪或被无故攻击。 这些“反问句”的背后,通常还有以下 3 种含义: 1.可能是借反问引出对另一件事的态度 比如朋友小严的父母,一直催她相亲结婚,但小严却没放在心上。父母苦口婆心劝说无果后,就开始变着法地催婚。 有次小严家里的空调坏了,维修工人只能在她上班时间来修,于是小严就去问父母有没有空。母亲却回复她:“我不帮你谁帮你?现在知道家里有个人的好处了?” 其实,母亲就是希望通过反问,让小严自己承认“结婚的好处”,以达到催婚的目的。 图源:《以家人之名》 2.可能是为了展现优越感 “反问”还有个功能是转移提问权,把提问的主体换成自己,目的是控制话题的走向,或者控制对方。这种反问通常包含两层意思:否定+贬低。 比如,你兴高采烈地问朋友有没有听过某首歌,TA 却说:“啊?这歌都火了很久了,你才听啊?” 通过反问,先否定你提出的问题,再对你的品位进行贬低,从而抬高自己,展现自己的优越性。 3.可能是为了发泄情绪 这种反问,是出于对“问题”本身或提问者感到不满。TA 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/太蠢,不应该被提出;或者 TA 们对提问题的人本身就有意见。 举个例子,高中时我物理很差,遇到不会的题时会去请教成绩很好的同桌。TA 偶尔会吐槽我:“这么简单还要问吗?” 以上三种情况,“反问”的重点都不在“问”,而是为了“释放攻击性”。这种行为,属于心理学中的“隐形攻击”。 这类人不直接表达不满,而是习惯采用消极、隐蔽的方式来表达负面情绪,以此来攻击令 TA 不满意的人或事。“反问”,就是其中一种方式。 “习惯性反问”有多伤人? 偶尔的“反问”可以理解,毕竟谁都有心情不好或者懒得表达的时候。但有些人却把“反问”当成习惯,甚至故意用“反问”伤害、激怒他人。这样的习惯,对个人和关系的伤害都是巨大的。 首先,“反问”意味着没有直接回答问题。因此,被“反问”的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,自己的真实需求被否定了。就像开头提到的“向父母寻求安慰”的例子,父母的“反问”就是在无视我们当下希望“被安慰”的需求。 当需求没有得到反馈时,人会觉得“自我”被攻击,从而产生不舒服的感觉。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,可能会有以下 2 种后果: 1 产生不配得感 当“反问者”试图用“反问”达到控制目的时,“反问”本身就象征着权力感。因此,和一般的隐形攻击相反的是,“反问”通常由关系中的强者向弱者发出。这里的强弱可以是客观力量的对比,比如父母对孩子。 在这种关系内,被“反问”的一方因为比较弱小,会认为是自己或自己的行为有问题,才会被别人这样对待。 于是,TA 们会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,按照对方的期待去表现。而这种对真实感受的压抑,会内化成“低自我评价”,觉得自己很差劲,产生“不配得感”。 这些孩子长大后,容易形成“讨好型人格”,不敢或者耻于向任何人提出自己的需求。 2 引发错误的沟通方式 另一方面,这种强弱差异也可以是主观的。即关系双方的实际力量差不多,但其中一方却经常采用“反问”来夺取力量,占据关系高位。 比如夫妻之间,或者同事之间。和孩子不同的是,成年人在感受到被攻击时,还可以选择反击或无视。于是,这种关系要么走向“一点小事就吵架”,要么演变成“冷暴力”。 但无论是哪一种,对关系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。 为什么有的人 就是不能好好说话? 原因,可能有这 3 个: 1 童年期创伤 习惯反问的人,或许本身就成长于这样的家庭环境中。 神经科学家布鲁斯认为:一个人童年时期经历的创伤,会储存在大脑中,和成长过程中的其他事件一起,构成 TA 的应激反应系统。 比如当孩子找不到东西求助妈妈时,被反问:“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不放好?找的时候想起我了?”这件事会储存在孩子的记忆中。当孩子长大后,经历同样的场景时,对“丢东西”这件事的应激系统被激活,匹配到妈妈“反问”的记忆,下意识地做出了一模一样的行为。 同时,人类学说话的过程中,本身就很依赖“模仿”这种方式。因此,语言习惯会有一定的迁移性,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。 如果一个孩子成长于“习惯性反问”的家庭中,那么 TA 根本就没机会去学习如何“不带攻击性地回答问题”。 2 敌意归因偏差 此外,“反问”可能是一些人的心理防御方式。 TA 们之所以习惯用“反问”回答问题,是因为过度识别他人话语中的攻击性。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“敌意归因偏差”,即把一些非敌意性的表达,识别为对自身的攻击,于是采取“反问”来防御伤害。 比如当你问朋友有没有听过某首歌时,本意只是开启和 TA 的一个聊天话题。但如果 TA 把这个问题识别成“对自己品位的攻击”,就会为了保护自己,进入防御状态,用“反问”攻击你。 有心理学研究发现:高自恋低自尊的人,通常攻击性和防御性水平都比较高。 高自恋决定了 TA 们在意自我形象,迷恋关系中的权力感。低自尊则导致 TA 们对评价性话语太过敏感,需要借助他人的正面反馈,来确认自己的价值。同时 TA 们也难以直接表达攻击性,便习惯采取更隐蔽的方式,来维护自我价值。 图源:KnowYourself 公众号 3 习得性无助 最后,有些“习惯性反问”可能是固定情境下的“习得性无助”。 比如在网上,经常看到有妻子吐槽老公:“一做家务,就好像失去生活常识!”一遍又一遍地问 “衣服洗完要晾吗?”“门口的垃圾要扔吗?”诸如此类的答案显而易见的问题。 图源:某社交平台 再比如,你跟同事交接工作,说了很多遍后,TA 还是大事小事都来问你。无论你是手把手教,还是写了一份超详细的操作文档,下次 TA 还是会来打扰你。 这些情况下,人就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,觉得自己怎么做都不对。因此更容易消极应对,用“反问”的方式来释放攻击性。 怎么应对“习惯性反问”? 其实,我们可以将“习惯性反问”理解为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不足的表现。在应对这种情况时,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。 1 如果你是被“反问”的一方 那么当你因为对方的言语感到不舒服时,不要直接攻击回去或者冷暴力,这样只会升级冲突,积压矛盾。 相反,你可以试着向对方表达你的真实感受,告诉 TA 你很受伤。回到全职太太丽丽的故事中,当她反问丈夫“只有你累吗”的时候,如果丈夫能够回应说: “亲爱的,你误会我的意思了。 我知道你带孩子很辛苦,我不是在指责你。(肯定对方的情绪) 是今天发生什么事了吗?你想跟我聊聊吗?(表达自己的支持) 你这么说话,其实我有点受伤。(说出自己的感受) 我说累的时候,其实只是希望能得到你的安慰,你可以抱抱我吗?(温和地提出建议)” 关键在于“看见对方的情绪”,当对方感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时,就会体验到一种安全感,之后的过程也能更加顺利。 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对方是你最亲密的伴侣,最好的方式依然是:尽量不带攻击性地表达,但也不需要无底线地容纳对方的情绪。 最后,如果你已经尽力做出了尝试,对方还是没有改善;或者你发现对方就是一个喜欢无缘无故攻击他人的“自恋型人格”,那么远离这段关系才是最明智的做法。 2 如果你是习惯“反问”的一方 首先,要提高对自己情绪的认识。这不仅包括:“我有什么样的情绪。”还需要你更深入地思考情绪的来源:“是什么让我产生了这种情绪?”以及情绪的目的:“我这么做是为了解决冲突,还是仅仅在发泄情绪?”觉察这些过程,可以帮助你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,产生改变的动机。 接着,可以试着做一些情绪表达的练习。选择一个轻松的环境和心情,试着和伴侣重演一些过去的场景。用“当你......的时候,我感到......”的句式替换那些“反问句”,看看对话会朝着怎样的情况发展。 最后,不要过度苛求自己。每个人的表达习惯是被认知和过往经历塑造的,改变并不容易。不要在一开始就要求自己做到完美,一点点进步才是合理的。这个过程其实很考验另一方的“情绪涵容能力”。 所以,如果你真的重视这段关系,希望做出改变,那么记得告诉对方:“谢谢你的包容,我真的有在努力改正。” 写在最后 现在的一些社交平台上其实很流行“教人说话”:会有一些网友求助,问如何回复导师、领导的提问等等。字斟句酌,很小心地使用语言。 但当对象是父母、爱人、朋友时,反倒不够在意这些。甚至因为觉得对方不会离开自己,所以总是肆无忌惮地说出伤人的话。我们好像习惯了把语言当作获取利益的工具,却忘了在最初学说话时,只是为了叫一声“爸爸妈妈”。 一个熟练掌握说话技巧的成年人,在面对身边人时,反而常常会低估语言的杀伤力。但其实身边人,才是我们最应该用心去对待的。 好好说话,就是在用心爱对方。 来源丨壹心理网络配资开户 |
掖县第一辆摩托车 作者:程皓照片提供:宋培林 这是一张拍摄于民国初期的掖县老照片,是美籍华人、莱州同乡、西关村人宋培林先生(“御前侍卫府”的后人,加拿大多伦多大...
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高级市场分析Joe Manimbo表示:“数据将非常重要,因其既能说明通胀前景,也能说明第三季经...
【备选策略:若强势跌破2315,等待反弹2317-19区域追空,止损2324,目标看2305-2300区域;下方初次触及2300-2295区域分批做多配资平台安...
目前,我国电动汽车产业已经在全球形成了一定比较优势。首先,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整,整车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已具备一定优势,部分核心零部件供应稳定;电池生产、零配件生...
以下为各投行机构对美元指数、欧元兑美元、英镑兑美元、美元对日元最新走势分析期货配资合法吗。 作者:优优,编辑:车卯卯,题图来自:AI生成 广州一直是北上广中的先...